上一篇有關智基(6294)的文章刊出後接到不少投資好友的詢問,在因此決定多寫了這篇做一些補充。的確這是一間不少人看到眼睛會發亮的公司,大部分的人會看上公司的幾個亮點:非常好的商業模式與市場地位、穩定的獲利與很高的盈餘分配率、然後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(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本益比大約是12.5倍)。

唯一的遺憾就是過去財報資料過少,因為公司是借殼上市,只有2016,2017算是有代表性的財報,過去的資料參考性不足也是一種風險,有人選擇多等個幾年看看,能參考的資料足夠了再介入,現在介入的投資者則是願意承擔較高的不確定。

 

品牌與市佔率

志光補習班為公司的營收最主要的來源,專注於公職的補教,在產業有極高的知名度。因為補教業申請掛牌有困難,才會以借殼的方式入主智基,如果能以志光的名字掛牌,對於品牌肯定會加分。

台灣補教業每年的規模大約是1,500~1,700億,對比智基2017年的營收7.8億在市場上似乎佔比不高,目前也沒有統計數據得知公職補教的市場餅有多大,市佔率不容易推估。去年考選部公布的高普考錄取總人數為 5,917 人,志光集團公佈的錄取人數達 1,743 人,上榜率近三成,這個數字或多或少能代表志光在公職補教的地位。

 

商業模式與經濟規模

除了老師在教室教授,還能透過全國63個實體據點做到多元的教學方式,像是門市據點看影片、DVD帶回家看、家裡雲端看影片,補習班做為一個好的通路就要讓同一份教材賣給最多的學生,達到有效的經濟規模。

短期間競爭對手要達到相同規模的據點數有很高的難度,公司還能享有好一陣子的實體通路優勢,競爭對手比較可能突破的方式是依靠雲端,雲端肯定是未來趨勢,也將會遇到對手前來搶奪市場。

 

少子化問題

考選部統計近年來報考國考的考生平均年齡為30.74歲,假設考生是念完大學開始準備考試,考生主要的年齡分佈應該會是22~30歲。

在討論跟內需有關的商業行為時,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少子化,在2000的時候出生人數出現了斷層,這批人也將在2022年的時候從大學畢業,也代表考生的來源將減少。考生的來源的減少不代表報考人數將減少,影響考生報考公職的因素很多,前一篇講到失業率也是其中一個因素,只能說"考生的來源"這項因素會不利公職補習班,需多加留意。

1970~1979年,平均每年出生人數 36萬

1980~1989年,平均每年出生人數 33萬

1990~1999年,平均每年出生人數 29.5萬

2000~2009年,平均每年出生人數 19.5萬

 

營收認列方式

補習班通常一次收整學期或整年度的學費,假設一次收進12個月的學費,依造會計原則會只把1個月學費認列為營收,另外11個月學費會計成預收款項(負債),然後到了下個月才能再認列一個月的學費,預收款項則減少為10個月。看公司的流動負債中很高的比例就是這類的負債。

如果是販售DVD或參考書講義這類的產品就能一次認列為營收,雖然公司沒說明各類產品的營收比重,但我們大概能用認列的方式推算出來,學費與產品的比重大約是各一半一半。

 

過去虧損扣抵所得稅

如果看近幾年的所得稅,可以發現稅率幾乎不到1%,原因是借殼前本來的公司有累積虧損,可以拿來扣抵稅,而且到110年之前都還有扣抵額度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智基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