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人非常愛吃,而且不停追求好的美食體驗,造就一年4,000~5,000億的餐飲市場。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,加上不斷增加的管理人才與餐飲管理技術,孕育出不少成功的連鎖餐飲品牌。

連鎖餐飲公司的掛牌熱潮大約是在2011與2012年,繼美食-KY(2723)之後陸續有安心(1259),王品(2727),瓦城(2729)這些指標性公司掛牌。這些在台灣成功的餐飲品牌也都有一個共通性,準備或正在大陸發展,對於投資人來說未來的成長性有很大的想像空間,願意給餐飲股很好的評價,當時本益比30倍是家常便飯。但是後來多數公司獲利成長不如想像,本益比就漸漸回歸平淡。

 

成立

豆府(2752)成立於2008年,主要經營韓式料理連鎖餐廳,2018年8月掛牌興櫃,全年營收也預期能突破10億元。董事長吳柏勳現年39歲,從小家中經營食品經銷,學生時期在麥當勞、火鍋店工作的經驗開啟了創業的念頭。從2008年創立了涓豆腐餐廳開始,十年下來發展出六個品牌並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韓式料理連鎖餐廳。

 

品牌與營收佔比

目前集團共六個品牌,分別為「涓豆腐」、「韓斤麻浦」、「銅盤」、「北村豆腐家」、「都布」、「韓姜熙的小廚房」,有32家直營店、一千名員工。六大品牌中,涓豆腐占整體營收比重58%,其次為北村豆腐家19%、銅盤14%等。

 

市場區隔

如果把餐飲市場做個簡單區隔,可以分為三:一是在馬路或街道旁開設的餐廳,簡稱它為"街邊店",另一個是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提供餐飲服務,就先稱它為"美食街",最後是透過外送服務把餐點送到消費者手上的"餐點外送",這放在文章最後再細說。

先拿手搖飲料來做個比較,大家平常很容易看到的50嵐、清心、Coco都是所謂的"街邊店",在"美食街"卻看不到他們的影子,"美食街"會看到的應該是翰林茶坊、喫茶趣這種單價較高的飲料(一杯珍珠鮮奶茶可以賣到90元)。價格會有這樣的差異原因就在"租金成本","美食街"的店租高於"街邊店"非常多,所以也要有很高的利潤才能夠獲利,如果一杯茶只賣30~40元,就算做到手軟賺的錢也不夠付店租,每個市場都有合適的定價。

小時候都覺得"美食街"的東西又貴又難吃,後來漸漸都變成連鎖品牌進駐,慢慢改變成更貴但是好吃。會到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的顧客消費能力都不差,所以對於餐飲價格的敏感度很低,而且每間餐廳的定價都一致偏高,也就沒什麼好比價的。以涓豆腐為例,主餐的單價在300元上下,這樣的定價如果跟街上100~200元的韓式料理比沒什麼競爭力,但在"美食街"就非常合理。從集團各餐廳的選址來看,經營策略就是以"美食街"為主要的市場。

 

財務表現

餐飲業如果要衝高營收拓點是最快的方法,營收增加不代表獲利就會增加,獲利能夠增加要靠的是管理。從近幾年的表現來看,公司營收與獲利同步增加,算是表現不俗。

營業收入 淨利 淨利率
2015 552,025 68,388 12.39%
2016 769,072 92,446 12.02%
2017 929,664 93,399 10.05%
2018Q2 503,789 51,010 10.13%

 

以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看,沒有任何的長期負債,且現金的比重高達一半,未來有機會將盈餘用現金股利發放回饋股東。(下圖為2018Q2的資產比重,圖表出處為財報狗)

 

海外市場

多數的上市櫃餐飲公司,都會把中國大陸當成是海外的第一站,一是市場夠大、二是比較沒語言或文化障礙,缺點則是競爭激烈,然後要考量政治風險。看實際的經營成果有些公司賺錢,有些公司持平,有些陸續撤點,並不保證在台灣很成功去對岸就做得起來,任何一個市場都有利與弊。

雖然國內市場還沒飽和,豆府集團已經準備好在海外拓展市場,目標今年(2018)底要在越南開設首家店面,雖然短期還看不出在海外拓點的成效,只要能夠證明有在海外拓展的實力,對於未來的成長力就會有想像空間,市場也會給予更高的評價。

 

餐點外送服務

過去幾年,來自德國的foodpanda、美國Uber Eats、新加坡honestbee與台灣本地的"有無快送",陸續在台灣開始了外送服務。或許台灣還有些人對餐點外送服務還很陌生,但對岸餐點外送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服務,一開始是餐廳兼著做外送餐點,到後來已經有人乾脆不開餐廳,只開廚房,全部靠外送也足夠生存。傳統把餐廳開在鬧區吸引人潮的模式,轉變成依靠外送服務把餐點送到消費者手上。

電子商務不會完全取代實體店面的需求,餐點外送服務不會完全取代餐廳,但肯定是一個極具爆發力的市場。對於有知名度的餐飲品牌,搭配既有的集團資源,投入外送市場肯定事半功倍,王品與瓦城兩個集團今年已經開始跟上面講到的外送業者合作,相信豆府未來也不會忽視這個趨勢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豆府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