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普(8424)應該算冷門股,成交量不高,沒有法人寫報告,連google都只會讓你找到賣電腦的"HP惠普".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他的類別被放在營建股,所以本益比也跟著偏低,如果是放水泥類股感覺恰當一些,公司本質是製造業,與花兩三年蓋好房子再銷售認列獲利的營建業相差很多.
惠普主要的股東為國產集團,持股高達5成,因為能從國產集團取得品質較佳與成本較低的上游原料,所以較其他業者多了一個優勢.(2016年)主要營收來自於矽酸鈣板佔81%,纖維水泥板佔19%.
產品競爭力
公司自有的品牌“國浦矽酸鈣板”推估在國內的市占逾25%,市場上同時還有國產與進口的產品可供選擇,網路的評價大致是認為國內的產品C/P值最好.這種自由市場中通常競爭都非常激烈,能拿下逾25%的市佔顯示公司的產品有極高的競爭力.矽酸鈣板主要用於裝修市場,例如天花板或輕隔間, 同樣功能可以成為替代品的是石膏板,石膏板的單價較矽酸鈣板低,市場上使用者各有所愛,兩者最大的差異應該是防水能力,石膏板要求乾燥的施工環境,以台灣的環境(潮濕)工地不易管理,在浴室與廚房也會建議使用防水能力較佳的矽酸鈣板.(下圖擷取至中華徵信所-矽酸鈣板產業現況)
市場成長力
公司產品主要用於裝修市場,近幾年營建市場降溫,加上陸客不來台灣也減少了飯店裝修的需求,業績能夠不衰退就該偷笑了,很難希望有成長.今年只要是建築或裝修相關的公司,年報第一頁清一色都說因為營建市場不好所以業績衰退巴拉巴拉,既然市況如此差所以能做到不衰退已經是非常出色.
年
|
營收表現
|
營業收入淨額(百萬) | |||
2016 | 2015 | 2014 | 2013 | ||
環泥(1104) | 衰退 | 4,622 | 5,164 | 5,820 | 5,276 |
永記(1726) | 衰退 | 7,628 | 8,076 | 8,303 | 8,147 |
凱撒衛(1817) | 持平 | 2,222 | 2,203 | 1,948 | 1,737 |
惠普(8424) | 持平 | 877 | 850 | 860 | 822 |
櫻花(9911) | 成長 | 5,601 | 5,149 | 4,852 | 4,485 |
如果假設裝修的需求與房屋的買賣相關,也許買賣移轉棟數可以是個參考指標,這幾年由於買賣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相差過大,所以成交量不斷的萎縮,2016年的買賣移轉數只剩24.5萬棟,創下20年來歷史新低,這個地方也許不是谷底但是大概也不遠了.(下方為更新至2015年的圖表)
2015年12月第三條產線量產
公司2012年的時候還再規劃於台北港建立新的生產基地,國產集團在台北港也有土地可供使用,因為台北港能做砂石進口,能夠降低運費成本,加工完的產品或許還能直接出口,後來計畫生變,總之最後是回到苗栗建立了第三條生產線.從營收上看的出來新增的產線在2016年完全沒有效用,訂單不夠再多的產能也沒用,反而是因為新的設備開始折舊,造成生產成本上升.
當然出口也是目前惠普考慮消化產能的方案,不過以前沒出國去佈線,現在講這個根本緩不濟急,只能被動的等房市交易量回春.
2017年購入5.2億工業用地
2017年Q1公司發布訊息從國產集團買入價值5.2億的工業用地共1.15萬坪與建物0.3萬坪(國產原始成本為1.6億所以因此獲利3.5億),Q1公司手上的現金+定存也才4.8億(圖一),怎麼看都是幫助母公司解套.不過再仔細看下去似乎也不完全是爛買賣:
(一)以每坪4.4萬購入的工業地位於苗栗縣竹南鎮,看網路上的竹南工業地售價都高於這個價格,全台最便宜的工業用地在彰濱工業區,去年買賣平均單價是4.5~5萬,就算公司沒買便宜,應該也沒有買貴.
(二)這塊地本來是國產租給惠普的,現在買下了可以節省租金費用支出(圖二),當然也增加買地要貸款的利息,整體應該還是會有利費用減少(圖三).
(三)土地應該會在Q2完成交易,估計至少要做5成以上的貸款,才能保有足夠的營運資金,等Q2財報公佈就能知道資產與負債的變化.
圖一
圖二(擷取至105年公司年報)
圖三(擷取至105年公司年報)
盈餘分配率
從上櫃以來盈餘分配率一直都在65%的水準,難得2017年決定提高到88%發出現金3元,市場馬上用新台幣給予支持,股價從2017年初的32元漲到40元,股價40元換算殖利率還是有7.5% .2018年現金股利應該是很難保持相同的水準,獲利上要成長不易,要持平應該有機會,最大的問題是購入的工業用地,將消耗不少現金.合理的情況應該是回到上櫃後股利2.5元的水準或者比2.5元更低.
未來展望
短期來看目前股票市場過熱,好看的殖利率很容易就會被投資人追捧.長期來看目前應該是產業的相對谷底,但不知道何時天才會光,等雁子回來的時候,產能也準備好了,應可以期待業績起飛吧.